幼教網
全國站
您現在的位置:幼教 > 幼兒園資源 > 教學論文 > 教育探索論文 > 正文

討論式學習中大班幼兒批判性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

來源:來自網絡 2009-07-12 22:13:26

說兩句

  一、問題的提出

 。ㄒ唬┭芯勘尘

  1、時代發(fā)展的必然要求

  國際教育界把21世紀作為“創(chuàng)造教育世紀”。有人這樣形象地預言:今后各國的激烈較量,不在戰(zhàn)場,而在課堂。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出了面向未來的“三張教育通行證”:一是學術的,二是職業(yè)的,三是一個人的事業(yè)心和開拓創(chuàng)新的能力。由此可見,開展創(chuàng)新教育,已成為世界各國教育改革與發(fā)展的共同趨勢。創(chuàng)造教育的核心,就是通過在教育過程中對創(chuàng)造力的挖掘、訓練、強化,提高受教育者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和綜合素質。

  2、幼兒個體素質的重要體現

  新世紀的人才素質包括思想素質、文化素質、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等方面。素質教育就其本質來講還是要塑造兒童的創(chuàng)新能力和創(chuàng)造性思維。但是在實際教學中我們不難發(fā)現,現在兒童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普遍弱,惰性很大。其惰性表現在:(1)遇到疑難,不愛獨立思考,依賴性強、(2)聽課只記老師講的結論,不注意學習思路及方法;(3)概括事物本身的抽象思維能力差、(4)受習慣性思維影響,喜歡按照固定的思路考慮問題,思維靈活性差,應變力弱;(5)正向、集中思維多,逆向、發(fā)散思維少;(6)偏激思維多,以感性代替理性,辯證思維少;(7)批判思維弱,不善于提問和大膽質疑。為此,我們應使幼兒養(yǎng)成推陳出新、追求創(chuàng)新和以創(chuàng)新為榮的習慣,具有強烈的“問題意識”和創(chuàng)造精神,應使幼兒學會創(chuàng)造思維,能夠打破常規(guī),突破傳統(tǒng)觀念,具有敏銳的洞察力和豐富的想像力,使思維具有一種超前預見性;具有敢冒風險敢于懷疑和批判的大無畏精神,具有良好的精轉狀態(tài)和心理素質。

  3、課程改革的需要

  通過對前人經驗的總結及比較,課程專家一致認為,改變單一的接受性學習方式,通過探究性學習、參與性學習、合作學習和實踐性學習,實現學習方式的多樣化,從而促進兒童知識與技能、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整體發(fā)展,對培養(yǎng)未來需要的創(chuàng)新人才具有重要意義。

  4、批判性思維的特點

  批判性思維要求要善于對來自各方面的信息進行獨立思考,做出判斷,或者質疑問難,發(fā)表獨立見解等。其反面是盲目崇拜,主要表現為:輕易相信結論,不善于反思總結經驗,提出問題等。

  (二)理論依據

  1、維果茨基的社會性建構思想。

  他提醒學校教育工作者,一方面,要創(chuàng)造民主、鼓勵兒童活動、交往的學校文化氛圍、精心設計教室的環(huán)境,給學生提供可以用來進行智力活動的時間、空間和材料,以促進學生智力的發(fā)展;另一方面,應有目的地幫助學生學習同伴討論的技能,以真正使同伴交往成為促進兒童認知發(fā)展的有效途徑。

  2、《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

  “語言能力是在運用的過程中發(fā)展起來的,發(fā)展幼兒語言的關鍵是創(chuàng)設一個能使他們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并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huán)境”。“科學”部分的內容與要求包括“為幼兒的探究活動創(chuàng)造寬松的環(huán)境,讓每個幼兒都有機會參與嘗試,支持、鼓勵他們大膽提出問題,發(fā)表不同意見,學會尊重別人的觀點和經驗”。

  3、科學發(fā)展論

  堅持以幼兒發(fā)展為本,實現全面、協調、可持續(xù)發(fā)展上來。

  批判性思維是對自己或別人的觀點進行反思、提出質疑,弄清情況和進行獨立分析的過程。由此可見,要創(chuàng)新,我們就必須注重幼兒批判性思維習慣的培養(yǎng)。江澤民總書記在1997年“兩會”上指出:“創(chuàng)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fā)達的不竭動力。”而創(chuàng)新體系的建立,首先應該從最基礎的部分做起,由于5—6歲幼兒抽象思維開始萌芽。逐漸理解事物的某些相對關系和辨證關系;能根據事物的本質屬性進行初步、簡單的概括和分類。討論式學習是教師通過預先的設計與組織,幼兒經過自學思考,在教師引導下就某一問題發(fā)表自己的見解,主動探尋知識的教學模式。討論式學習對于幼兒在學習中活躍思維、深化認識、發(fā)展獨立性和批判性思維等具有重要意義。就目前幼兒教育的現狀而言,幼兒由于受年齡特點的影響,不敢提問,也不善于提問、質疑,“老師怎么講,我們就怎么做”。這樣的教育極大地缺乏批判性思維,從更大意義上而言,很難培養(yǎng)出創(chuàng)造性的人才。所以,在我看來,培養(yǎng)批判性思維習慣應該從幼兒階段抓起,重視幼兒良好的學習方法和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讓幼兒學會觀察、學會思維,敢于否定,鼓勵幼兒大膽地運用假設手段等等。

  在中討論式學習中提高大班幼兒的批判性思維能力是我們進行的一個新的嘗試,是在吸收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礎上開辟的一個幼教實踐的新領域,這一研究將為幼兒教育提供新的方法,特別是在提倡素質教育的今天,為發(fā)展幼兒的主體性、培養(yǎng)幼兒的創(chuàng)造性,使得討論活動這有了用武之地。在幼兒中開展討論活動,可能會受到他們認知水平的限制,但是,這種共同參與、給予主體更多表現機會的學習方式,隨著教育所滲透給幼兒的創(chuàng)新精神,會在他們幼小的心靈中埋下創(chuàng)新思想的種子,會在他們未來成長的道路上潛移默化地發(fā)揮作用。為此我們提出了這項弘揚創(chuàng)新精神主旋律的《討論式學習中大班幼兒批判性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課題。

  二、研究概述

 。ㄒ唬┭芯績热

  本研究的內容主要圍繞討論式學習中如何培養(yǎng)幼兒的批判性思維能力和品質的方法和策略。探索幼兒在討論活動中如何充分發(fā)揮主體作用和中心作用,如何通過教師的主導作用激發(fā)幼兒的學習興趣,調動起幼兒批判思維的積極性,增強幼兒的參與意識,激發(fā)幼兒參與批判性思維的欲望。使幼兒在討論活動中學得輕松愉快,學得活潑主動,學得思維活躍的方法。

 。ǘ┭芯糠椒

  在研究方法上以行動研究法為主,輔以觀察、調查、統(tǒng)計等方法。

 。ㄈ┭芯繉ο

  我園5—6歲幼兒30名

 。ㄋ模┰u價方法:

  1、對活動過程的評價,主要采用經驗性評價。評價指標依據一定標準,每個項目分好、中、差三個等級,這一類評估要求教師在每項活動后進行自評。利用教育過程的實際效應反饋,來不斷充實和完善我們的課程,引導教師行為,并提高師生互動的質量。

  2、對活動結果的評價目的,主要是了解幼兒批判性思維的發(fā)展,其中包括對:概括能力、推理能力、解決問題能力等的測查如:情景測試法,根據目標創(chuàng)設一定的活動情景,觀察幼兒在活動中的行為表現,按照一定標準作出分類等。

  三、研究結果與分析

 。ㄒ唬┯變焊爬芰Α⑴袛嗄芰、推理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有了顯著提高

  具體表現在:1、能抓住本質規(guī)律,思維越來越深刻;2、思維的敏捷性和靈活性有了一定的發(fā)展。3、幼兒對所討論的問題有自己的認識和想法,思維的深刻性縝密性、批判性、跨越性、獨創(chuàng)性有所提高。

  (二)、建立互尊互愛、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是培養(yǎng)幼兒批判性思維的前提。

  傳統(tǒng)教育以教師決定權威和支配操縱為特征的師生關系。是專制式教育集中體現,它所造成的幼兒消極、被動、盲從等正是培養(yǎng)幼兒批判性思維的大忌,也是創(chuàng)新大忌,要培養(yǎng)培養(yǎng)幼兒的批判性思維,必須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要讓幼兒從師生關系中體驗到平等、自由、尊重、信任、理解和寬容,我們鼓勵幼兒在課堂上提出不同的看法,懷疑書本結論,懷疑教師和同伴的觀點。鼓勵他們不拘泥于現成的知識,勇于海闊天空的“異想天開”。為幼兒創(chuàng)設心理自由,心理安全的課堂氛圍。

 。ㄈ┯懻擃}的確立是培養(yǎng)幼兒批判性思維的關鍵。

  實踐中我們注意以下幾點:

  1、貼近幼兒生活,選取幼兒感興趣和身邊熱點內容。如:你認為奧特曼是英雄嗎?喝飲料好不好?……

  2、抓住一日生活各環(huán)節(jié)。幼兒一日生活的各環(huán)節(jié)都會有很多事件、問題產生,我們就抓住每一有價值的教育契機與幼兒討論,引發(fā)幼兒對問題的認識和了解如:“鞋子的擺放在什么位置適宜”、“哪樣放玩具更利于取放”……

  3、提問的藝術

  討論式學習中我們提倡具有開放性的提問和互動。

 。1)提出開放性的問題(“為什么”和“怎么樣”),討論這些問題的答案,鼓勵幼兒進行冒險性探索,并相互促進對方的思維。

  (2)要求幼兒解釋并作出推論。

  提問“它是什么意思?”“后來怎么樣了?”鼓勵幼兒主動、準確地進行思考,并考慮這些想法的含義。

 。ㄈ⿲W習方式的改變——變“權威教學”為“共同探討”

  新課程倡導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對我們教師的職能和作用提出了強烈的變革要求。討論式學習使教師站在幼兒中間,與幼兒平等對話與交流;過去由教師控制的教學活動的那種沉悶和嚴肅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師生交往互動、共同發(fā)展的真誠和激情。因而,教師的職能不再僅僅是傳遞、訓導、教育,而是更多地去激勵、幫助、參謀;師生之間的關系不再是以知識傳遞為紐帶,而是以情感交流為紐帶;教師的作用不再是去填滿倉庫,而是要點燃火炬。幼兒學習的靈感在積極發(fā)言中,相互辯論中閃現。幼兒通過討論式學習方式,圍繞問題查找資料,理解知識,解決問題,最后把他們對問題的理解用語言、繪畫、形體動作等形式表達出來,這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知識內化的過程。通過這種途徑所獲得的知識,因為有幼兒的積極的情感體驗和深層次的認知參與在里面,他們獲得的知識比一般方法獲得的知識要牢固得多。幼兒將日常生活中碰到的問題與老師、小朋友們一起討論,其思維必然要遇到各種問題、疑難、錯誤。我們通過點撥和指導,通過小組合作學習互相啟發(fā)和爭辯加以解決,使討論式學習沿著正確的軌道順利進行,這樣做,既能使幼兒從正反兩方面加深對問題的認識,又能使幼兒從錯誤中吸取教益,避免犯類似的錯誤,從而培養(yǎng)幼兒思維的批判性。

  (四)實現了多渠道信息收集與課堂學習的整合

  討論式學習促進人際間交流(包括教師與幼兒、幼兒與幼兒以及師幼和專家等方式的交流,實現了信息交流和共享)活動前幼兒要收集關于討論題的有關信息。幼兒從不同渠道收集到各種各樣的信息,再對收集來的信息進行加工和處理,并在活動中和其他小朋友共享和交流,完成相應的學習任務,實現了家庭、社會各種教育資源的共享。幼兒通過信息收集真正地實現自主學習與探究。

  (五)討論式學習中大班幼兒批判性思維能力培養(yǎng)的實施策略

  1、幫助幼兒從多個角度看待一個問題。

  當幼兒對一個問題給出了他們自己的看法后,再讓他們說出并支持與之對立的觀點。從其他觀點出發(fā)看待事物,會使幼兒更能意識到自己的思維模式,鼓勵他們思想保持開放而靈活。

  2、問題解決活動問題解決是每個幼兒必須注意培養(yǎng)的教學目標,也是我們在教學中努力實現的目的

  3、示范批判性思維。

  當幼兒觀察成人的批判性思維時,他們更可能會認為,批判性思維對他們自己來說是具有重要價值的一種活動。實踐中我們經常組織幼兒觀看大中專辯論會,選取他們也感興趣的內容進行實地演習,如:有關喝飲料好與壞的問題,男孩子應該讓著女孩子還是女孩子應該讓著男孩子等問題的辯論會等。

  4、提供反饋,支持批判性思維。

  討論式學習中我們對該幼兒如何做得更好提供反饋和建議,盡量不批評他們。因為幼兒在批判性思維中要做出冒險,因而這種反饋和建議可以為批判性思維提供安全港灣。通過評價我們要讓幼兒了解到:任何觀點或思想都可以、并且應該受到質疑和批判;任何觀點或思想都應該通過理性的論證來為自身辯護;在理性和邏輯面前,任何人或思想都沒有對于質疑、批判的豁免權。我們認為批判性思維要培養(yǎng)幼兒這樣的品質:不盲從、不迷信,遇事問個為什么;清楚地、有條理地思考,追求合理性和論證性。

  5、積極的情感體驗

  實踐中使我意識到,單純的行為參與方式并不能促進幼兒高層次思維能力的發(fā)展,只有以積極的情感體驗和深層次的認知參與為核心的學習方式,才能促進形式包括高層次思維在內的全面素質的提高。

  討論式學習中幼兒一開始就必須根據自己的認識選擇支持“反方”還是“正方”,這樣,他們就被自然地分為兩大陣營:支持派或反對派。這使他們的學習過程不僅有驗證自己觀點的學習,更加有為自己的榮譽而戰(zhàn)的感情在里面。

 。┩怀鲈u價的發(fā)展性功能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

  •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幼教網微信
    gh_5735a1f9f07c

  •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網微信
    ID:aoshu_2003

熱點專題

  • 幼兒園教學課件:奇特的建筑
  • 幼兒教學課件:小魚的夢
  • 河頭幼兒園“幫水寶寶搬家”

[幼兒園英語課件]幼兒園英語課件:認識時間

[幼兒園英語課件]幼兒園英語課件:A Apple

幼升小

幼升小資訊

幼升小政策

幼升小擇校

幼升小指導

學區(qū)房

幼升小真題

重點小學

上海小學

廣州小學

深圳小學

成都小學

武漢小學

南京小學

北京一類幼兒園

海淀區(qū)幼兒園

西城區(qū)幼兒園

東城區(qū)幼兒園

朝陽區(qū)幼兒園

其他區(qū)幼兒園

幼兒園資訊

教師園地

幼兒園說課稿

幼兒園教案

教學論文

幼兒園課件

幼兒園教師心得

幼兒園評語

少兒教育

胎教

早期教育

入園必讀

潛能開發(fā)

藝術培養(yǎng)

家庭教育

兒童樂園

科普知識

圖書推薦

睡前故事

成語故事

童話故事

唐詩宋詞

孕育指南

時尚媽咪

健康寶貝

美食廚房

趣味數學

健康飲食

專家答疑

-->